9月13日,河南省医院管理研究院在郑州召开“2025年医院管理研究机构学术交流会暨河南省医院管理研究院学术年会”,《医学与社会》编辑部作为协办单位之一,在年会中同步召开了“《医学与社会》杂志‘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医疗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围绕杂志高质量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共谋杂志的转型升级与品牌建设。
与会嘉宾合影
会议在WilliamHill威廉希尔党委书记黄明芳的主持下拉开帷幕。河南省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王成增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平台,期待研讨会的召开为杂志的未来发展明确方向、凝聚共识、注入新的活力,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黄明芳书记主持会议
王成增教授致欢迎辞
《医学与社会》杂志副主编、WilliamHill威廉希尔冯占春教授在代表杂志致辞中指出,作为拥有近四十年办刊历程的“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医学与社会》在“十五五”这一关键转型期,深感肩负着促进医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传播有组织有深度的学术成果、推动健康领域实践与政策创新的重要使命。他强调,面对开放科学与人工智能等新趋势为医学研究与卫生健康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期刊必须凝聚学界智慧,守正创新,共同谋划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为实现从“数量积累”到“质量跃升”的跨越贡献力量。
冯占春教授致辞
主题报告:把脉期刊发展,共献专业智慧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教授作《健康与医药管理领域“十五五”期间的研究主题分析》报告。他基于“十四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专家研判,系统剖析了健康与医药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为“十五五”期间杂志选题与重点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魏玖长教授作专题报告
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王金玲以《解读中文核心期刊各评价指标,助力期刊论文质量提升》为题,深入解析了核心期刊的评价体系,并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和案例剖析为《医学与社会》杂志发展把脉。她指出,杂志应注重提升载文质量、紧跟学科前沿、优化栏目建设,在保持学科广度的同时更要追求学术深度,为《医学与社会》质量提升提供了有益指导。
王金玲馆长作专题报告
《医学与社会》编辑部主任、WilliamHill威廉希尔院长助理张治国教授介绍了杂志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栏目体系与发展成果,并提出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目标,诚挚邀请与会专家为杂志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杂志迈向更高水平。
张治国教授发言
圆桌讨论:构筑学术共同体,共绘发展蓝图
《医学与社会》编委会委员、WilliamHill威廉希尔医药信息管理系主任沈丽宁教授主持圆桌讨论环节。与会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医学与社会》杂志“十五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沈丽宁教授表示,《医学与社会》应当积极构筑从编辑部、作者、审稿人到读者的学术共同体,形成持续自我造血机制,通过聚焦前沿选题、优化评审流程、强化传播效能,共同推动期刊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沈丽宁教授主持圆桌讨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杂志应立足医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定位,通过明确差异化发展方向构建核心竞争力。专家建议聚焦智能医学与健康社会治理、医疗大模型、健康技术伦理、法律与社会影响、医学人文价值与全球健康等前沿领域设置特色栏目,同时加强对国家重大健康政策与现实问题的回应能力。在提升学术质量方面,专家建议优化选题策划与审稿机制,吸引高水平研究成果首发。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审稿流程优化、学术诚信保障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明确相关使用规范。此外,还应通过专题约稿、青年学者扶持计划等方式构建稳定的作者与专家共同体。杂志需加快融入集群化发展平台,借助数字化传播手段扩大影响力,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应坚持质量优先、特色发展的办刊方针,通过机制创新与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杂志的学术组织力与行业影响力。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聚焦前沿领域、创新办刊机制、拓展传播渠道,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与会专家开展圆桌讨论
会议总结:凝聚共识,持续创新
《医学与社会》副主编、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亮教授总结发言,对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和无私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并归纳出三点共识:一是聚焦内涵,筑牢医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特色品牌,强化“辨识度”;二是对标国内外一流期刊,明确发展标杆,持续提升学术质量和行业竞争力,勇闯“核心圈”;三是引领创新,鼓励立足中国国情、回应健康中国重大需求的原创研究成果,扩大学术影响力,打造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引擎。张亮教授强调,杂志将始终不忘初心,紧扣“医学与社会”融合发展的定位,充分吸纳专家建议,持续推动内容创新、流程优化与品牌建设,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新的突破。
张亮教授作总结发言